10月30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導、廣東省知識產權局主辦、廣州市知識產權局和深圳市知識產權局聯合承辦的“廣東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惠企對接行動啟動會”在廣州市舉辦。據介紹,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廣東省將在全省范圍內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惠企對接行動,根據創新主體特色需求開展主動服務,形成公共服務品牌效應。
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黃紹龍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廣東省持續開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累計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23家、省級綜合性公共服務機構1家、省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15家,地市級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實現全域覆蓋,推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釋放便民惠企最大效能。
隨后,廣州市知識產權局、深圳市知識產權局分別發布了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惠企對接行動工作方案,介紹了兩地立足本土創新實際,謀劃開展惠企對接行動的活動背景、活動目標、工作安排、預期成效等,旨在建立供需匹配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制,以更好支撐區域重點產業和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創新主體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合作簽約儀式,華南理工大學、深圳大學、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等15家公共服務機構與廣東泰強科技、小鵬汽車、廣東拓斯達科技等創新主體就知識產權信息利用、轉化運用、維權保護、質押融資、培訓宣傳等項目進行現場簽約,進一步暢通供需對接渠道,助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據介紹,廣東省近年來以加強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實施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通過出臺《廣東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實施計劃(2023—2025年)》、建設“粵港澳知識產權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和“歐盟商標查詢系統”、在內地設置“香港特別行政區知識產權問詢點”等創新舉措,推動全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工作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作為全國首批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城市,廣州市和深圳市形成了一批可復制有特色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案例并面向全國推廣,其中,來自廣州奧凱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的“知識產權數字化集成服務平臺:構建新型服務生態,培育新質生產力”案例及廣州實驗室的“科研項目全過程知識產權管理 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案例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2024年度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十佳案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首創海外高頻原告風險預警機制 護航深圳創新主體參與國際競爭”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2024年度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優秀案例”。(通訊員 高楠 王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