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堅決落實“雙碳”要求,維護電能貿易公平,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入推進“電能表狀態評價及更換”替代“電能表到期輪換”改革,提升電能表智慧監管水平。目前,廣東電能表狀態評價及更換試點工作已順利完成,涉及29萬只電能表,節約供電企業成本4155萬元;2022年電能表“狀態更換”在全省推廣覆蓋后,將有160多萬只電能表可延期使用,預計節約企業成本2.25億元以上。
電能表作為電網的末梢神經,是電力客戶與電力公司的交互之橋,也是國家重點管理的計量器具。在電能消費的過程中,電能表如同一桿“良心秤”,保障著供電企業和用戶利益的彼此公平。為了確保計量公平,根據相關規定,一般家用電能表以8年為周期進行更換。但是,隨著我國電能表制造技術的全面提升,性能更加優越的智能電表全面普及,電能表壽命普遍達到了10至15年以上。如果繼續延續“一刀切”到期輪換方式,不僅增加了舊表拆卸處理、新表購置安裝等一系列繁重的工作,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也不利于資源節約。
目前,廣東在運行的電能表已經超過了5000萬只,針對這一問題,廣東省率先探索電能表“狀態更換”新模式。通過對現有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進行全面升級,用電信息采集系統24小時實時監測、定時采集電能表的運行數據,經科學分析,可精準定位出現故障隱患的電能表。
健全評價規則,規范評價程序
廣東市場監管部門于2019年開始電能表狀態評價及更換技術研究與論證,在充分調研電能表狀態評價及更換國內外研究現狀基礎上,開展檢定方法研究和實驗驗證。綜合廣省實際,2021年9月發布廣東省地方計量檢定規程《在運電子式交流電能表》,規范評價方式、程序和要求,為電能表狀態評價及更換試點工作的實施提供了依據,填補了目前廣東省內在運電能表狀態更換檢定方法的空白。同時確定了“抽樣檢定+在線狀態監測”評價方式,明確了現場檢定和拆回檢定相結合抽樣檢定方法以及抽樣規則,既規范評價程序,又強化在線監管;既保證評價質量,又減輕了企業負擔。
制定實施方案,穩步推進改革
為降低電表延期使用風險,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發布了《廣東省電能表狀態評價及更換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和專項工作指引,明確了職責分工、試點工作內容及進度安排等內容,建立以計量授權檢定機構為主,依法設置計量檢定機構、電網公司、行業學會等分工協同的評價工作機制,在先行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推進改革工作。2021年,選取惠州、肇慶、湛江、韶關、清遠等5個地市39個批次29萬只電能表先行試點,經狀態評價,其中33個批次27.7萬只電能表延期使用,6個批次1.3萬只電能表整批更換,從理論和實踐雙層面證明電表狀態評價技術具有可行性和實操性。2022年在全省21個地市全面推廣狀態評價及更換管理。
強化事中事后監管,防范工作風險
加強狀態評價及更換管理工作過程監管,由依法設置計量檢定機構對抽樣檢定實施抽樣核驗。加強對延期使用的電能表在線監測和質量跟蹤,對延期使用的電能表,由計量授權檢定機構利用電能表在線狀態監測平臺持續跟蹤其運行情況,要求發現集中性的計量異常等情況,要立即報告和處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對延期使用的電能表加強監督抽查。2021年,組織省級在用計量器具專項監督抽查,抽查南方電網的500只在用電能表,合格率100%。委托行業學會組織實施第三方評估監測,依法公開有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提升技術服務能力,加強支撐保障
加強狀態評價及更換管理工作有關設備和技術人員管理,現場檢定儀器等要按要求溯源至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組織開展計量檢定(含現場檢定)人員理論和實踐操作知識培訓,提高計量檢定人員的能力素質,確保有關設備和人員條件滿足要求。2022年,省市場監管局專門組織開展電能表(含狀態評價在線檢定)省級計量比對,有關計量檢定技術機構參加了計量比對,推動提升電能表狀態評價技術服務能力。
遍布居民家中的電能表,既是能源互聯網最基本的單元,也是能源計量的“守護者”。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全面推進電能表檢定管理制度改革,對能源計量進行“全鏈條”式監管,有助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早日實現,開啟廣東電能表管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