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3年來,廣東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持續推進食品“放心工程”攻堅行動,以實際行動推動《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各項工作任務全面貫徹落實,全省食品安全整體形勢持續穩定向好,未發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堅持責任導向,權責清晰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更加健全。成立由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主任的省食品藥品安全與高質量發展委員會,加強對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實施方案》,出臺《廣東省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清單》,嚴格落實黨政同責。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制定《廣東省有關部門食品安全監管事權清單》,全面落實部門監管責任。省政府與各地級以上市政府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評議考核工作機制,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建立健全企業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制定食品生產經營等環節主體責任清單,切實推動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
二是注重前端防范,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有效提升。強化風險分析,落實食品安全季度風險研判會議制度,邀請專家、技術機構、科研院所等參與分析研判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全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醫院實現區縣級行政區域全覆蓋,達到2060家。全面落實民生實事,連續多年將食品抽檢和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檢列入省政府10件民生實事,全省農產品和食品抽檢量達到6.5批次/千人,三年來共完成食品抽檢227.7萬批次,快檢食用農產品2818萬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率100%。強化應急處置,組織修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構建覆蓋省、市、縣食品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跟蹤、督查、處理、報告、回訪等機制,加強應急演練,有效應對處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
三是突出監管創新,食品安全治理效能穩步提高。強化智慧監管,實施“互聯網+”工程,全省2.7萬家持證學校食堂100%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實施“線上線下”AI智慧監管。持續推廣“冷庫通”使用,全省2.87萬個冷庫全部納入“冷庫通”管理,對冷鏈食品實施全鏈條可追溯的閉環監管。加強信用監管,推動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與“雙隨機、一公開”有機結合,強化重點領域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全省食品生產企業在國家企業信用公示系統完成標注,實現食品生產許可數據和日常監督檢查數據統一歸集。推進法治監管,在全國率先出臺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監督檢查管理辦法,統一規范監督檢查流程、內容和標準。修訂《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繼續實施食品攤販登記管理。依法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高壓態勢,3年來,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共立案查辦食品安全違法案件7.3萬宗,吊銷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88件,移送司法機關案件1238宗,對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形成有力震懾。
四是強化社會協同,食品安全多元共治格局逐步構建。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每年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推進“開學第一課”“一把手談食安”、食品安全網上知識競賽、全民營養周等品牌活動,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全省知曉率達81.5%。建立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食品安全工作監督新機制,開展全民“查餐廳”活動,以網絡直播公開的方式,督促餐飲服務經營者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2021年以來,累計開展“查餐廳”活動769期,網絡點擊達7000萬次。積極開展“你點我檢”“你送我檢”,開辟綠色通道優化送檢流程,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暢通投訴舉報渠道,3年來,共收到涉及食品安全投訴舉報25萬件,全部妥善處理,有效維護了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