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縱深推進全省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具體指導下,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印發《2025年廣東專利轉化運用攻堅舉措的通知》,聚焦大力推動專利產業化,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出了28項具體舉措,推動專利轉化運用機制更優、效能更高、活力更足。
持續提升高校院所專利產業化水平。繼續推進高校院所專利盤點,不斷擴充專利轉化資源庫;持續開展專利評價,提升評價精準度和專業性;持續關注高校院所專利轉化運用和產業化狀況,對專利產業化率較低的高校院所進行重點核查,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幫助提升專利產業化率;提升高校院所專利轉化自主權,健全高校院所專利轉化機制,組織對粗放式、唯數量的內部專利管理制度、涉及專利指標的項目、人才職稱等相關制度規定進行優化調整安排。2025年,力爭全省高校院所產業化率提升20%以上。
加快形成專利轉化運用長效機制。全面推廣“先使用后付費”創新做法,收集和發布一批“先使用后付費”專利,組織校企對接,促進專利轉化;加快推動專利開放許可,推動高校院所梳理一批質量高、市場前景好,特別是授權滿三年且尚未實施的優質存量專利,以開放許可的方式實施轉化;積極探索多樣化、綜合化轉化方式,鼓勵高校院所綜合運用“零門檻費+階段性支付+收入提成”“免費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025年,全省新增可開放許可專利4500件以上,力爭組織并發布3000件以上“先使用后付費”轉化模式的專利數據。
有效提升專利轉化運用效能。健全技術需求常態化發布機制,引導高校院所以“揭榜掛帥”方式解決一批技術問題;組織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幫助高校院所“診斷”專利價值,構建專利分級分類管理機制;組織開展“一月(季)一鏈”專利轉化和投融資路演、專利技術產品推介、拍賣、交易撮合等形式多樣的供需對接活動,提升專利產業化水平;鼓勵和支持重點產業的龍頭企業或國有企業在本行業或者產業鏈企業、上下游關聯企業之間開展專利開放許可、轉讓、作價入股等推廣對接活動;按照向“轉”發力的思路,繼續辦好“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交易博覽會”“粵東西北知識產權創新運用大賽”“佛山高價值專利成果轉移轉化大賽”等知識產權活動或賽事。2025年,全省專利轉讓(含受讓)次數力爭達到17萬件、許可(含被許可)次數達到5.5萬件以上。
培育專利密集型產品。加大對專利密集型產品備案工作的推廣力度,不斷擴大專利產品備案工作的知曉度和影響力;積極組織知識產權優勢示范、專精特新、高新技術等企業,以專利產業化新形成的專利產品為重點,在國家專利密集型產品備案認定試點平臺積極開展專利產品備案。2025年,企業專利產品備案數力爭達到1.5萬件以上。
強化知識產權金融支持。以建設國家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區為契機,全面推動試驗區內商業銀行豐富金融產品,強化登記服務,加強信息共享;引導省內金融機構加快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支持將地理標志、數據知識產權等納入可質押知識產權范疇;支持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為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轉讓提供綠色通道服務,三年內免收各項費用,鼓勵商業銀行對于單筆1000萬元以下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通過內部評估或者銀企協商形式確定價值;積極開展專利證券化、商標證券化業務。
加強數據知識產權交易運營。持續提高數據知識產權市場化服務水平,鼓勵和支持各類知識產權交易運營平臺聯合數據服務機構,開發數據知識產權交易運營產品,提供數據知識產權交易運營服務;開展數據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探索知識產權類數據產品、數據托管、融合增值等數字金融新業態;引導出臺數據知識產權交易指南,積極探索構建數據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指標體系,推動價值評估服務數據知識產權運用。
構建專利轉化運用生態體系。建設一批區域性專利轉化運用服務節點,加速優質專利項目落地與產業化;探索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模型等開展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加強專利轉化技術經理人培養和使用,幫助企業或創新團隊解決專利轉化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