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市監信監函〔2020〕301號
省文化和旅游廳:
葉東文委員提出的《關于規范境外游學市場杜絕野蠻生長的提案》(第20200100號)提案收悉。經認真研究,我單位會辦意見如下:
一、建立健全企業信息公示制度
我局建設上線了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廣東),通過公示系統公示全省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包括登記注冊、監管檢查、動產抵押、股權出質、行政處罰等信息,供社會公眾免費查詢。另外,公示系統還提供企業年度報告、即時信息報送等功能,支持市場主體進行自主信息公示,使社會公眾實施查詢企業經營活動情況,有效化解交易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交易風險。目前,截止 2020年 2 月底公示系統公示了全省1262.99萬戶市場主體的數據信息,成為企業交易、部門監管和社會監督的重要支撐。
二、推動涉企信息統一歸集
我省在企業信息公示系統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全國一張網”建設,根據省政府印發的《政府部門涉企信息統一歸集公示工作實施方案》,我局收集各級政府部門在履職過程中形成的涉企信息,并統一記于企業名下通過公示系統對外公示,形成企業的全景多維畫像。同時,依托“全國一張網”,實現市場監管部門登記信息“雙告知”以及經營異常名錄等信用懲戒信息實時交換,推動跨部門信息交換機制,打破信息“孤島”。截至2020年2月底,已有73個省直和中直駐粵機構、1441個市級部門以及6310個縣(區)級部門向系統報送數據,公示系統公示了4463.72萬條各類企業信息,歸集市場監管部門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門涉企信息610.68萬條,其中行政許可信息528.12萬條,行政處罰信息49.54萬條,抽查檢查結果信息34.02萬條。
三、深入推進失信聯合懲戒工作
我局深入開展經營異常名錄管理制度,把不按規定公示年報信息、企業信息和通過登記住所無法聯系的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并通過公示系統對外公示,給公眾提示交易風險,同時引導違法主體修復信用,從而驅逐“劣幣”、保護“良幣”。截至2020年2月,全省有102.46萬戶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有18.65萬戶企業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此外,還建立了失信主體信用約束制度,對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被吊銷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以及法院通報的失信被執行人,在辦理企業登記中實施限制或禁止措施。截止2020年 2 月,全省市場監管部門限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失信商事主體申請辦理工商業務76916人次,其中限制辦理變更登記41238人次、備案業務35678人次,有效發揮了信用懲戒機制的作用。
四、嚴厲查處不法行為
嚴厲查處旅游行業經營者及旅游中介服務者在境外游學市場經營中存在的利用合同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等不法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2019年,我局開展合同格式條款監管工作,針對旅游類等消費者反映問題集中的行業的合同格式條款進行檢查,切實履行《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賦予的合同格式條款監管職責,引導、督促經營者主動刪除或修改銷售合同中的不公平合同格式條款。對拒不整改或違法行為造成危害后果的,從嚴查處。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深化旅游企業監督管理,積極協調旅游行業主管部門,分工合作,齊抓共管,取得良好成效。
五、暢通投訴舉報渠道
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強化科技運用,加強對12315平臺、12345平臺投訴舉報信息大數據綜合研判,向有關行政監管部門規范境外游學市場提供數據支持和決策參考;強化輿論監督和公眾監督,鼓勵全社會參與投訴、舉報境外游學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2019全年,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共受理旅游服務投訴1469件,處理1405件,處理率達95%,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0.85萬元。
根據委員的建議,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加強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建設,完善涉企信息歸集制度的建立,推進建立跨部門、跨領域企業信用信息的歸集共享,推進企業信息歸集于企業名下的系統功能運用,不斷踐行企業風險監管工作,提高發現監管風險、防范監管風險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執法辦案力度,通過監督檢查以及投訴、舉報、其他部門移送、上級交辦等途徑發現違法線索,依法查處相關違法經營境外游學業務的行為,依法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通過廣東省行政執法信息公示平臺,公開對相關市場主體的行政處罰結果信息,強化社會監督,切實維護境外游學市場秩序。結合“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公示活動,引導境外游學旅游經營者誠信自律,守法經營,引導旅游消費者理性健康文明消費,鼓勵廣大境外游學消費者積極進行申訴舉報和維權,拒絕“霸王”條款,構建完善以信息歸集共享為基礎,以信息公示為手段,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制度。
專此函達。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0年4月3日
(聯系人及電話:劉小瓊 020-3883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