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市監競爭函〔2020〕392號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民盟廣東省委會提出的《關于強化政策手段 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的提案》(第20200178號)提案收悉。經認真研究,我單位會辦意見如下:
我局贊同提案單位提出的強化政策手段,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的提案。近年來,我局結合部門職能,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構建以企業為核心的信用管理體制,深入開展各項涉企收費專項整治工作,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
一是深化“多證合一”改革,進一步降低企業開辦制度性成本。全省實現了“二十四證合一”。企業完成商事登記后,大部分事項通過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數據共享自動完成備案,少數事項企業可在線補填補報信息。二是深化“證照分離”改革,破解“準入不準營”問題。在全省范圍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四種方式分類推進改革。借力“數字政府”建設,開發完善“證照分離”改革專題應用,實施主題式證照聯辦改革,推行“一件事一次辦”主題服務,進一步提升審批服務質量和效率,增強企業辦事獲得感。三是持續壓縮開辦企業時間,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出臺《關于壓縮開辦企業時間的工作方案》《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持續深化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的通知》,將我省企業開辦程序壓縮為設立登記、公章刻章、申領發票3個環節。在廣東政務服務網上線“開辦企業一窗受理”系統,將申請人依次到各部門辦理業務的傳統模式,重構為“一網通辦、一窗受理、并行辦理”的新模式。四是深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制度改革,有效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將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管理目錄從24類壓減到10類,將2類產品生產許可審批權限下放至地市。通過“先證后核”“承諾許可”“后置審查”等方式推進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審批改革,審批時限較法定時限壓縮86%以上。全面推行“一企一證”改革,對納入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目錄管理的多個產品證,企業可同時提出申請,市場監管部門一并實施審查、作出許可決定,頒發一張工業產品許可證,進一步降低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五是高質量推進企業退出制度改革,破解企業“退出難”。重點解決企業“清稅難”“不愿退”、政府“出清難”“程序繁”等問題,研究起草了《廣東省深化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加快吊銷出清失聯企業、強化司法清算與注銷登記銜接、規范優化稅務注銷程序、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等系統性解決方案,完善了強制退出制度設計,落實了相關主體法律責任、強化了信用約束手段。六是全面推進商事登記便利化,實現“最多跑一次”。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覆蓋除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登記以外的所有業務類型,通過無紙化辦理模式和“雙向快遞”辦理模式實現企業辦事“零跑動”。推行具有金融功能的電子營業執照,拓展營業執照在商務、金融領域的應用;將電子營業執照納入省電子證照庫,市場主體憑電子營業執照在省政務服務網辦理相關業務。推廣商事登記“銀政通”服務,利用銀行網點資源,代為收取商事登記材料,代為辦理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實現企業開辦始、末端整合。簡化港澳投資者商事登記公證文書,市場監管部門只收取投資者主體資格證明結論性文件,不再收取其他佐證材料。
二、構建以企業為核心的信用管理體制,深入推進失信聯合懲戒
一是建立健全企業信息公示制度。我局建設上線了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廣東),通過公示系統公示全省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包括登記注冊、監管檢查、動產抵押、股權出質、行政處罰等信息,供社會公眾免費查詢。另外,公示系統還提供企業年度報告、即時信息報送等功能,支持市場主體進行自主信息公示,使社會公眾實施查詢企業經營活動情況,有效化解交易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交易風險。二是推動涉企信息統一歸集。我省在企業信息公示系統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全國一張網”建設,根據省政府印發的《政府部門涉企信息統一歸集公示工作實施方案》,我局收集各級政府部門在履職過程中形成的涉企信息,并統一記于企業名下通過公示系統對外公示,形成企業的全景多維畫像。同時,依托“全國一張網”,實現市場監管部門登記信息“雙告知”以及經營異常名錄等信用懲戒信息實時交換,推動跨部門信息交換機制,打破信息“孤島”。三是深入推進失信聯合懲戒工作。在市場監管領域做好懲戒工作,業務系統成功嵌入信用核查功能,在市場準入方面和綜合業務審批環節限制或禁止失信主體辦理企業登記和審批等業務。推動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跨部門應用有效發揮信用懲戒機制的作用,成功實現政府采購和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授予榮譽稱號及行業評先評優等領域,對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的企業依法予以限制或禁止。引導公眾查詢、使用公示系統,加強誠信營商環境建設。
三、深入開展各項涉企收費整治工作,健全涉企收費治理長效機制
按照國家和省的部署,自2013年以來先后在全省部署開展銀行收費、涉企收費、涉企行政事業性和中介服務收費、進出口環節收費等涉企收費專項檢查,分階段逐步實施,結合國家轉交違規收費線索和審計報告反映情況,針對企業反映強烈的違規收費問題進行重點查處。2019年,根據國家和省統一部署,我局先后印發《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開展2019年涉企收費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粵市監競爭〔2019〕547號)和《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加強重點領域價格監管工作的通知》(粵市監競爭〔2019〕682號),部署全省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整治,檢查政府部門及下屬單位、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機構以及金融機構的收費行為,重點是落實小微企業收費政策執行情況。按照“查處與規范并重”的理念,堅持檢查與調研相結合,強化問題整改落實,達到規范行業的目的。
為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委《關于進一步加強違規涉企收費治理工作的通知》(國市監競爭〔2019〕150號),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我局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和廣東銀保監局等七部門印發《廣東省加強違規涉企收費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粵市監〔2019〕100號),加大違規涉企收費查處力度,公布政府部門行政委托等事項清單,加強綜合監管,健全治理長效機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四、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營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
一是健全完善機制。全面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深入推動內部審查工作機制建設,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強化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先行落地工作機制。全省21個地市及其區縣全部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實現了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省、市、縣三級全覆蓋。二是扎實開展審查。制定了《廣東省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辦法(暫行)》,持續推進增量審查;印發了《廣東省2018年清理現行排除限制競爭政策措施的工作方案》,著力抓好存量清理工作。2020年2月24日,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司法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聯合印發了《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等五部門關于印發廣東省開展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全面展開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三是積極開展反行政壟斷執法。全面加大行政壟斷案件的執法力度,省執法機構對省直部門、地市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的涉嫌行政權力濫用行為開展執法,涉及衛生、教育、公共資源等領域。
專此函達。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0年4月16日
(聯系人及電話:王琳,020-38835457)